烤肠聊媒体 01 - 从木耳到金耳朵:HiFi 发烧友的成长之路
视频版
音频版
文字版
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人群?他们的听觉比老鹰的眼睛还要敏锐,音乐中的每个细节都清晰如画,仿佛一部精密的测量设备,能够瞬间发现音符中的“杂质”。这类人被称为“耳中的黄金贵族”,也就是大家熟知的 HiFi 发烧友。这不禁引发了许多人的好奇:究竟是通过怎样的训练,才能练就这样的一双“金耳朵”?
大家好,我是图林根的烤肠。作为《烤肠聊媒体》系列的第一期,当然要从我的老本行-音频相关内容聊起。当然了,以下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那么让我们直接进入今天的主题吧。
HiFi发烧友的故事,往往要从“小白”说起。起初,他只是一个普通的音乐爱好者,直到有一天在音响展上,他遇到了一位神秘的老人。老人的设备播放出小白从未体验过的细腻音乐,每一个音符仿佛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小白忍不住问道:“这音乐如此动人,是设备的原因吗?”老人淡然一笑,递给他一本秘籍,并告诉他,只要按照书中的方法练习,终有一天他将会领悟音乐的真谛。
回到家后,小白半信半疑地读完了秘籍。他惊讶地发现,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用双耳辨别音频设备的优劣,从音源到线材,甚至电源和附件,内容无所不包。这个发现仿佛一道闪电劈开了他心中的迷雾,让小白意识到,前方有一个声音的世界正等待他去探索。从那一刻起,小白决心踏上寻求音乐真谛的道路。老者书中的第一章强调,要成为一名 HiFi 发烧友,首先要锻炼的是双眼,而非听力。通过观察音响表面的材质纹理来初步判断出设备音质的好坏,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而更高级的训练,例如“光盘占卜术”,则要求观察盘面光线的反射波长,以评估录音质量的好坏与动态范围的大小。在“线材篇”中,小白不仅要用双眼识别线材的“年轮”以判断音质,还需要通过双手来感知线材散发出的能量场。
随着视觉训练的深入,小白的观察能力愈发敏锐,能从设备外观的细微特征中推断音频表现。在一次发烧友聚会中,小白仅凭一眼就看出音响的避震角钉是铝合金材质。他深知,这种材质在提升音质方面稍显不足,无法彻底消除机械振动引起的音染。随即向朋友们提出,如果换成高档的近α钛合金音律避震角钉配石墨烯垫,音质将会大幅提升,低频更加凝聚,中频变得纯净,高频则会更加细腻。朋友们对小白的洞察力惊讶不已,还在消化他说过的话时,小白又注意到唱头的方位角细微偏移了0.5度,并且垂直角失准,切线误差明显,若不及时调整,低频会将失控,音频细节也会丧失。经过无数次这样的实践,小白的判断愈发精准,几乎从不失手,这些能力不仅成为他炫耀的资本,更是他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
完成“金眼睛”训练后,小白正式进入了关键的听觉训练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他每天反复测试各种品牌的电源线和音频线材,进行双盲、三盲甚至多盲的测试,逐渐学会分辨它们对音质的细微影响。从最初铁丝低频的生硬、铝线中频的冰冷,到铜线高音的温暖和银线的通透,小白的听觉变得愈发敏锐。对于普通人来说,铜质导线似乎毫无区别,但经过反复训练的小白,已经能够精确分辨出其中细微的差异。经过无数次失败和不懈的练习,小白终于具备了准确判断音质的能力。
有一天,在家人面前,小白自信地分析了盲听后的两根音频线:声音厚重而平淡,杂音明显,他判断第一根必然是由普通铜丝机械缠绕制成。随后,他又盲听了另二根线材,该线材听感明显不同,更有情感和能量,小白断定这根线必然是由手工制成。此外该线材的透明度、动态范围和解析力都极佳,空间感也十分显著,因此小白十分确定该线材使用了纯度达到8N(99.999999%)的线性单晶无氧铜。
达到这个境界后,小白不仅能轻松感知变压器内部线圈的缠绕方式,还能通过听觉判断出电子管的工作温度。每个音响设备的元件都像是在向他传递独特的“声音签名”,帮助他准确诊断并优化设备。然而,尽管小白已经在模拟信号的世界中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造诣,他却意识到,这仅仅是个开始。数字信号领域,比他想象的更加深奥,等待着他进一步进行探索。
当小白再次按照老者的训练方法突破自我后,他的感知能力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此时,他的双耳不再只是听觉器官,更像是精密的检测仪器。无论是低于 20Hz 的时基抖动(Jitter)还是高于2万赫兹处出现的0.03 dB 细节的损失,都无法逃过他的感知。更令人惊叹的是,小白似乎获得了一种“看见”数字信号的能力。在他眼中,数字信号不再是简单的“0”和“1”的流动,而是展现出独特音质特征的实体。他能直观地感受到每一个比特的脉动,仿佛亲眼看见音乐的本质在空气中流淌。当误码导致量化噪声溢出时,在他耳中就如同平静的水面突然泛起的波纹。这种超凡的感知能力,使他不仅能精确分辨出USB线缆中的比特丢失,还能察觉出光纤中的脉冲微小偏差。
有趣的是,小白的自我训练甚至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他的家人。一天,被儿子和丈夫的欢呼声吸引,小白的母亲决定亲自体验一下这电源线更换之后的效果。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她将一条看似普通的”纳米跨维度谐波同步电源线”接到了家中的电饭锅上。谁知这一个简单的举动,竟然彻底颠覆了全家人对米饭的认知。当电饭锅叮的一声宣告烹饪完成时,掀开锅盖的瞬间,一股前所未有的香气扑面而来。晶莹剔透的米粒,宛如一颗颗浸润着月光的珍珠。香气中不仅有米饭的清甜,更蕴含着阳光、泥土、和清晨露珠的气息,仿佛整个稻田的精华都被浓缩在这一锅米饭中。品尝时,每一粒米都仿佛拥有了自己的个性,口感绵密中带着恰到好处的弹性,细腻得几乎能感受到米粒的纹理。小白的母亲甚至玩笑道:“看来咱们家以后得多备几根特制电源线!今后想吃什么口味的米饭,就换对应的线材,保证让你们满意!”说到这里,整个家庭沉浸在幸福的笑声中,大家都为这神奇的发现而感到愉快。
小白通过不断的自我修行,最终达到了 HiFi 发烧友的至高境界。无论是在在线论坛、音响展览,还是其他场合,小白都是最引人注目的人。他的发言都备受关注,他推荐的设备和配置几乎成为音响界的金科玉律,许多人纷纷效仿。小白的设备建议被视为提升音质的终极秘诀,甚至一些音响厂商也开始放弃自己的研发团队,转而依赖他的指导,将得到他的认可视为莫大的荣誉。然而,在一次盛大的音响展上,原本聚焦于小白的观众,突然转向了一位老者。这位老者看上去十分低调,但周围的人似乎都被他的话深深吸引,令小白感到诧异的是,这位老者所讲的内容不仅极其高深,还与小白这些年钻研的 HiFi 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老者的声音低沉稳重,但每一句话都带着不可忽视的洞见,仿佛在剖析音质的最深奥部分。而小白看着这位老者,心里隐隐觉得这个人似曾相识,但一时之间却无法确定到底在哪里见过。就在小白陷入思索时,旁边的一位资深发烧友轻轻碰了碰小白的肩膀,小声说道:“你不知道吗?这可是传说中的 “玄忽.学悠” 大师!在一次音响展后消失了十几年,今天又忽然现身了。”此时的小白顿时愣住了,他猛然意识到,这位学悠大师正是当年在音响展上将自己引入 HiFi 领域的那位神秘老人。看着面前的这位大师,小白意识到,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而学悠大师依然屹立在那个遥不可及的HiFi巅峰之上。
那么,学悠大师这次究竟要传述什么样的新知识?小白能否在 HiFi 之路上继续探索?欢迎订阅我的频道,一起见证小白的成长历程。小时候喝X鹿,长大用x度,我是图林根的烤肠,让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