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肠聊古典07 - 萨宾梅耶的音乐人生
B站
Youtube
开篇
大家好,我是图林根的烤肠。今天,我们要聊一位世界级的演奏家,只要提到莫扎特生前最后一部协奏曲,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她,而这部作品在当代也几乎成了她的代名词。相信许多朋友已经猜到了,她就是烤肠最敬爱的单簧管演奏家:萨宾·梅耶(Sabine Meyer)。首先说明一下,目前她的中文译名尚未统一,你可能见到过诸如“莎宾·梅耶”或者“萨宾娜·迈耶”等写法。请不要奇怪,它们指的都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在本期视频中,我将沿用流传较广且比较顺口的译名—“萨宾·梅耶”。

在超过半个世纪的辉煌生涯中,梅耶不仅斩获了古典乐界的众多重要奖项,足迹更是遍布全球。她曾与维也纳爱乐、芝加哥交响等上百个顶级乐团合作过。然而,就在今年年底,也就是 2025 年的 12 月,梅耶决定为自己的舞台生涯画上句号。但请相信,她的故事远比一首代表作要丰富和精彩得多。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萨宾·梅耶这位“单簧管女神”的艺术与人生。
天才的诞生
1959 年的 3 月 30 日,萨宾·梅耶诞生于德国巴符州的克赖尔斯海姆(Crailsheim)小镇。她出生在一个名副其实的“单簧管世家”。父亲卡尔·梅耶(Karl Meyer)不仅是专业的单簧管演奏家,还经营着一家自己的乐器店。这家乐器店成为了小梅耶和哥哥沃尔夫冈(Wolfgang Meyer)得天独厚的童年乐园。兄妹俩可以随心所欲地尝试店里的各种乐器,梅耶不仅吹单簧管,还学习钢琴、小提琴,甚至在教堂弹奏管风琴。8 岁那年,她正式开始系统学习单簧管。很快,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件乐器仿佛是她身体的延伸,她的天赋与热情在这里找到了最完美的出口。
为了追寻寻更好的音乐教育,年仅 14 岁的梅耶做出了同龄人难以想象的决定:离开家乡,以“少年天才”的身份进入到斯图加特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 Stuttgart)。16 岁时,她就以职业乐手的身份加入了著名的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Symphonieorchester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并在那里面参演了一段时间。之后不久,梅耶追随哥哥的脚步,转入汉诺威音乐、戏剧和媒体学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Theater und Medien Hannover),拜入当时最负盛名的单簧管教育家汉斯·戴恩泽(Hans Deinzer)门下。这段系统而严苛的训练,为她日后震惊乐坛的技艺打下了最坚实的地基。
柏林爱乐风波
在开启传奇独奏生涯之前,梅耶经历了一段短暂却极富戏剧性的乐团岁月。1982 年 9 月,年仅 23 岁的她凭借超凡的才华,受到了时任柏林爱乐首席指挥卡拉扬赏识,并获得了单簧管首席的职位,进入为期一年的试用期。要知道,当时的柏林爱乐历史悠久,成员几乎清一色为 男性,并且以传统而保守著称。而梅耶的加入,使她成为乐团历史上继小提琴家玛德莲·卡鲁佐(Madeleine Carruzzo)之后第二位正式受聘的女性乐手。
尽管卡拉扬坚信梅耶是百年一遇的天才,但乐团内部却出现强烈抵触。在试用期开始不久,也就是1983 年初,据报道,由时任双簧管首席洛塔尔·科赫(Lothar Koch)发起的内部投票,以压倒性票数否决了她的转正。官方给出的理由是:梅耶的音色难以与乐团整体融合。但无论是卡拉扬本人还是外界舆论都相信,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和梅耶那过于鲜明的个人风格,恐怕才是这里面更深层的原因。
这场风波在当时的古典音乐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卡拉扬为了力保梅耶,不惜与乐团的传统和多数成员公开对抗,甚至以取消录音和巡演相要挟。然而,面对乐团内部巨大的敌意,梅耶最终还是选择了尊严地离开。在她入职短短九个月后,就结束了在柏林爱乐的任期。
如今回看此事,这次看似“失败”的离开,恰恰开启了梅耶那传奇独奏生涯的序章。从此她成为了一名更加自由的独奏家,而无需再将自己的声音融入到任何一个声部而考虑。此后几十年,她的成就向世人证明,梅耶本人所创造的艺术价值,远比一个乐团的首席位置要重要得多。令人遗憾的是,梅耶与卡拉扬那段短暂而激烈的交集,竟成了两人之间唯一的故事。他们未能留下任何合作录音,对于乐迷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损失。
录音专辑
就在梅耶与柏林爱乐乐团的矛盾闹得满城风雨的 1983 年,梅耶在风暴的中心推出了首张个人专辑。它包含了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以及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的《引子、主题与变奏》。从艺术角度来说,这张专黑胶唱片(DG: 410 670-1 G|H,Denon CD: 38C37-7038),一问世便技惊四座,梅耶用无可挑剔的演绎,展现了她惊人的心理素质与对音乐的绝对专注。
首张黑胶唱片
首张 CD 唱片
有趣的是,虽然这张专辑由德意志留声机 DG 出品,但是录音版权却隶属于日本哥伦比亚株式会社,并且由天龙唱片发行了该专辑的 CD 版本。烤肠个人合理推测,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 DG 与卡拉扬及柏林爱乐关系密切。在那场著名的冲突之后,DG 若与这位有矛盾的年轻独奏家签约,无论从商业还是人情上,都将是一个极其尴尬和困难的决定。二是当时梅耶正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中,许多欧洲唱片公司为了避免影响而选择观望,这迫使她不得不另寻出路。因此,欧洲的那些唱片公司的合作大门在那时间里始终紧闭。
从这张唱片的资料还可以看出,参与录制的“柏林爱乐四重奏”(Philharmonia Quartett Berlin)成员,正是柏林爱乐的声部首席们。这微妙地表明,尽管乐团整体投票结果对她不利,但仍有同事由衷欣赏梅耶的才华,并愿意用实际行动支持她。也许当初投下的那四张赞成票,大概率就是来自这四位与她合作的同事们。
这张专辑发行成功后,让各大唱片公司纷纷向梅耶抛来橄榄枝。其中 EMI 的眼光最为敏锐,迅速与她签约,并为她量身制定了丰富的录音规划。可以说,梅耶职业生涯中黄金时期的绝大部分经典唱片均出自 EMI。
其中 1986 年发行的韦伯《第一、第二单簧管协奏曲》(EMI: CDC 7 47351 2),是韦伯单簧管作品中最著名的曲目。在这张专辑中,梅耶完美展现了她惊人的技巧和华丽的乐感,从而奠定了梅耶炫技地位,也成为了无数单簧管学习爱好者几乎人手一张的音乐圣经专辑。

韦伯《第一、第二单簧管协奏曲》
此外梅耶还在 1990 年录制了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EMI: CDC 7 54138 2),这张让梅耶迅速成名,并且让她成为这部作品权威诠释者的专辑。在该专辑中,梅耶使用了特殊的巴塞(特)管(Bassettklarinette)录制。与标准降 B 和 A 调单簧管不同,巴塞管具有独特而温暖的音色,并且比普通的单簧管要更长。它额外增加了几个按键,有着更宽广的音域,可以演奏出普通单簧管无法演奏到的低音。要知道,莫扎特的这部作品正是为拥有这种宽广低音的巴塞管而写。所以如果对莫扎特的这首单簧管协奏曲感兴趣的话,不妨特别留意那些深沉而优美的低音旋律。

普通单簧管(上)和巴塞管(下)的区别
这张专辑一经推出后就大受欢迎,它在 1996 年(EMI 0777 7 54138 2 3 )和 1998 年 (EMI 7 24356 68972 5)分别进行了两次再版。再后来,随着 EMI 被华纳古典(Warner Classics)收购,所以当你看到一张封面熟悉但印着华纳标志的梅耶唱片时,不用惊讶,它们都源自同一个版本。

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
对于单簧管专业人士来说,可能更喜欢韦伯或是莫扎特的作品。但对于初次接触单簧管的朋友,斯塔米茨父子(Johann & Carl Stamitz 约翰和卡尔·斯塔米茨)的作品可能更容易被接受。他们的协奏曲虽然整体难度不高,甚至有的作品仅为业余六级水平。对专业人士而言,这些曲目简单至极,但是梅耶依然在1993年录制了这张由斯塔米茨父子作曲的《单簧管协奏曲集》(EMI: CDC 7 54842 2;2012 年再版:50999 4 64572 2 6)。这张专辑对于梅耶来说依然意义非凡,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其独特的选曲上:如果说莫扎特的为单簧管这件乐器铺平了道路,那么斯塔米茨父子的协奏曲,则是单簧管这件乐器最早的一批“独奏代表作”。在当时的许多演奏家还在反复录制更为炫技的莫扎特、韦伯等经典曲目时。此时 34 岁、正值艺术巅峰的梅耶,却将目光投向了更早的、被誉为“古典主义黎明”的曼海姆乐派的作品上来。总体来说,这张专辑是梅耶唱片中的一颗“隐藏的宝藏”。对于那些想深入了解单簧管历史,或是寻找那些不那么大众,但又同样优美的古典音乐爱好者来说,这张专辑绝对是不二之选。

斯塔米茨父子《单簧管协奏曲集》
其实梅耶的演奏题材不仅仅限制于古典乐,对其他类型的音乐也梅耶也都有所涉猎。例如在 98 年,她就出品了一张致敬爵士乐单簧管大师本尼·古德曼(Benny Goodman)的专辑(EMI: 5 56652 2)。这张专辑收录了这位“摇摆乐之王”的经典曲目,充分展现了梅耶对爵士乐的热爱。尽管她以古典乐演奏家的严谨态度来处理这些作品,但我们依然能从她的演绎中感受到对不同音乐风格的开放与包容。对于对爵士乐感兴趣的朋友来说,这张风格截然不同的专辑绝对值得一听。
当然,梅耶所有唱片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张。当属 1999 年与柏林爱乐乐团及指挥家阿巴多(Claudio Abbado)合作的莫扎特协奏曲专辑。在梅耶离开柏林爱乐时隔 17 年后,那个曾经以“音色不融合”为理由拒绝了梅耶的乐团,以最高的敬意欢迎梅耶以世界顶级独奏家的身份,重返柏林爱乐的舞台,共同演绎了单簧管文献中最伟大的作品。这张堪称“世纪和解”的专辑,不仅是对梅耶艺术成就的最高肯定,也为当年那场著名的风波,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梅耶与阿巴多柏林爱乐-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
不知道是不是与 DG 怨念太深的缘故,这张专辑(EMI: 5 56832 2)依然由 EMI 出品。这也是柏林爱乐为数不多不是由 DG 发行的唱片。该唱片是所有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版本中的权威之选。而这张专辑的问世,其意义早已超越了音乐本身。不仅是对梅耶艺术成就的最高肯定,也是为当年那场著名的“柏林爱乐风波”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独奏家背后的故事
与作为独奏家时舞台上的光芒四射相比,梅耶在幕后却时常品味不为人知的孤独。她在采访中曾经坦言,独奏家的巡演生活是“悲伤而孤独的”。这是因为独奏家的协奏曲通常被安排在音乐会的上半场。在演出结束后,当乐团还在演奏下半场的交响曲时,她可能就已经独自一人回到了酒店房间。尤其是在异国他乡,没有朋友,一个人去餐厅吃都会让她觉得非常尴尬。
或许正是为了寻找艺术上的亲密对话和情感上的陪伴,梅耶才会对室内乐情有独钟。因为室内乐的演出更像是朋友间的对话。音乐家们在舞台上平等地交流,演出后还可以一起吃饭、庆祝,分享音乐和生活的乐趣。就在 1983 年,她与同为杰出单簧管演奏家的哥哥沃尔夫冈、丈夫莱纳·维勒(Reiner Wehle),共同创立了“单簧管三重奏”(Trio di Clarone)组合。这个独特的组合不仅演奏了大量当代作曲家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作品,而且还挖掘并复兴了许多莫扎特时代几乎被遗忘的原创作品,比如为三支巴塞管而创作的莫扎特《嬉游曲》(Divertimenti, EMI LP: 13 780 2, CD: CDC 7 47682 2),就是一张非常有趣的专辑。此外,它们的这个乐队组合还将许多著名的歌剧序曲、咏叹调等经典曲目改编成了单簧管三重奏版本,这些专辑都非常适合作为入门欣赏(EMI: LP 7 49709 1,CD: CDC 7 49709 2 )。

勃拉姆斯贝多芬等三重奏作品
除了自己的三重奏,梅耶还与许多顶尖的音乐家和室内乐团体有过亲密合作,如哈根四重奏(Hagen Quartet, Philips: 434 032-2 P|H)以及大提琴家海因里希·席夫(EMI: LP: 1467841, CD: CDC 7 47683 2)等人。此外,梅耶还与阿利亚热五重奏(Alliage Quintett)合作,于2016年在索尼古典发行《幻想曲》(Fantasia)专辑(Sony: 88875190972)。这些合作构成了她艺术生涯中同样重要,这或许也解释了梅耶为何对室内乐这种音乐形式怀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作为一位划时代的艺术大师,梅耶的光芒在某种程度上让她的家人显得过于低调。事实上,她的哥哥沃尔夫冈和丈夫维勒都是技艺精湛的演奏家和备受尊敬的教育家。维勒就曾经统计过,他们夫妻俩一起登台演出的音乐会,就超过了上千场。
其实除了演奏家的身份外,梅耶同样也是一位备受尊敬的音乐教育家。自 1993 年起,她就在吕贝克音乐学院担任教授超过 30 年。更有趣的是,最初梅耶和丈夫维勒共享一个教授职位。这种“职位分享”在当时的德国高校中是极不寻常的,可以说是开创了先河。这使得他们能够在繁忙的巡演日程和教学工作之间找到平衡,也能更好地照顾家庭和两个孩子。后来随着学生增多,梅耶的丈夫莱纳获得了一个完整的教职,而梅耶则保留了半个教职,继续兼顾演出和教学。在采访中,莱纳曾风趣地回忆起那段共同抚养孩子的时光,他说道,除了母乳喂养,其他所有事情都有莱纳一个人承包。而梅耶也曾坦言,为了家庭,她将自己每年的音乐会数量减少了一半。
总结
从 14 岁离家求艺的音乐神童,到 23 岁震惊乐坛的天才少女;从光芒万丈的独奏女王,到享受合作的室内乐知音。萨宾·梅耶用她的一生,重新定义了艺术家的伟大。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演奏生涯中,她说自己只因病取消过两场音乐会。即使孩子们生病,她也必须履行演出合同,踏上旅途。如今,她终于可以放下这份重担。在谈及退休时,梅耶坦言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她希望能在自己还感觉良好、演奏水平还处于巅峰时离开,给观众们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她笑着说,退休后终于可以尽情地做自己喜欢但以前不敢做的事了。

至今烤肠我还清晰地记得,多年前一个炎热的午后,年少的我正对着节拍器,一遍又一遍吹奏着莫扎特那首当时听来无比枯燥的协奏曲。就在我对单簧管的热情即将被消磨殆尽时,一张偶然间淘到的梅耶专辑,让我猛然意识到,乐谱上那些冰冷的音符,其实蕴含着一个温柔而略带伤感的故事。
如今,这位照亮我音乐之路的女神即将告别舞台。对我而言,她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演奏家,更像是一位素未谋面、却用音乐陪伴我成长的老师与挚友。传奇虽会落幕,但音乐永存。而萨宾·梅耶这个名字,和她那独一无二的声音一样,将永远在所有热爱单簧管的人心中,占据一个无可替代的位置。
我是图林根的烤肠,让我们下期再会。